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就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题、新思想和新理念,这些 新论述充满了新意。党中央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标志着在完成农村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的后小康,共同富裕的实现开始进入新的进程。党中央第一次在党的全会文件中就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的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意义深远。如何认识共同富裕的属性和 要求? 怎样才能扎实推进,确保如期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我们不仅要明确共同富裕的方 向和目标,也要看到其实现面对的困难和难题,进而确定其实现路径,加大正向的推动力,减弱 负面的掣肘力,以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向前迈进。为此,在学习领会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 理论探索,加以政治经济学的学理解析。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 同期盼”。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初,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问题时,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② 基于这一认识,出于发展生产力的“硬道理”,推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 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构想。
共同富裕既是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也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 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把脱贫攻 坚作为重中之重,于2020年实现了脱贫的伟大创举,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在提到共同富裕时,特别在前面加上了“全体人民”的限定词,这具 有深刻的内涵。习近平反复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说明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在 实现脱贫攻坚后,“共同富裕”战略重点从强调“一部分人”开始转变为“全体人民”。面对“我国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实,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成为解决现实矛盾的主攻方向。我们必须看到,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 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逐步缓解,稳步解决,至少不能继续扩大。 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是强调不能停留在一部分人的先富上,也绝不能满足于少数 人之间的“共赢”和局部地区内的小范围共富。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人 不能丢下,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才是人民的共同期盼。
二、共同富裕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 个方面的矛盾运动过程展开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也离不开这个分析框架。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 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的很多,使每一个 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中造成 一切贫困和商业危机的大工业的那种特性,在另一种社会组织中正是消灭这种贫困和这些灾 难性的波动的因素”。③ 恩格斯这段论述,不仅描述了未来理想社会共同富裕的状态,而且揭 示了其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和另一种社会组织。 当原有社会组织难以驾驭强大的生产力时,“废除私有制才不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④同 时,在谈到能不能一下子废除私有制时,他果断地回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 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 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⑤ 恩格斯 的这些论述,对我们研究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在生产力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的国情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生产关系发生了 根本变化,但还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我们只能是一方面 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物质 的和制度的条件。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共同富裕的程度和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 步提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所指出,我们必须脚踏 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研究共同富裕的实现条件,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状况及其 相互关系适应程度出发,既要积极作为,也要实事求是,兼顾需要与可能。特别是要以系统观 来探索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关联。
马克思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阶段只能是按劳分配,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就是出于劳动尚 未成为生活第一需要,还是谋生手段的考虑。因此,为了发展生产力,即使消灭了剥削,也必须 实行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是需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因此,共同富裕必然存在着富裕程度的差别,不是平均富裕。 习近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 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 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以及量的积累和 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也必然呈现 “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特征。
三、直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亦此亦彼”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又是通向合格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对待社会制度过 渡期的中间阶段呢?
对于过渡阶段的特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 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转移,对自然观的这样的发展阶段来说,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不再够用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同样不承认什么僵硬和固定的界线,不承认什么普遍绝对有效 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 认“亦此亦彼!”,并使对立的各方相互联系起来。这样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 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⑥
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中,曾经以“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提出“堵不住资本主义的 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的政策主张,超越了过渡阶段,反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 放后,科学地界定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辩证思维的 结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验证了恩格斯这一思想的科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对立的各方相互联系起来”,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引导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不断向前,展现出“放开市场经济的步,蹚出社会主义的路”的新路径。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亦此亦彼”的中间阶段,毕竟并存着两个不同事物各自的特性,“彼” 和“此”的相互转移始终存在着进化和退化的两种前途。 共同富裕不仅要求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还要求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生产关系, 这与市场经济和资本本性是矛盾的。
市场经济无疑是促进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的巨大力量,既可以催生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 释放个人才能、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有日益把人类社会联系成一个整体的趋 势。这些是与共同富裕的要求相一致的,共同富裕的理想也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生产 力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的。
但我们必须正视,市场经济也异化了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手段。人与自然的物质 变换过程的初始,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但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特别是货币的 出现,满足需要是目的、生产是手段的逻辑发生逆转,消费本来是满足需要的直接行为,但与生 产一起,都成为价值追求的手段。资本的出现,导致进一步的异化,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服从于 利润的最大化,资本的统治,必然使劳动者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畸形发展,阶级分化。金融资本 的出现,甚至导致只要能获取利润,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也可以略去不管。马克思概括的 资本流通总公式G—G'生动地揭示了资本腐朽一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取得生产力巨 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弊端和脱实向虚的现象。这些与共同富裕背道 而驰的现象,必须正视、必须高度警惕。
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目标与市场经济和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和现实挑战,我们必须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这个路径,既要遵循马克思主 义所揭示的经济规律,也必然会有与经典作家设想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我们要看到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有着共同之处: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的丰富、 社会化生产与社会化生活方式,这些共同之处是两者能够融合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 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的历史存在权。
其次,我们也必须承认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存在着相悖之处:市场经济强调的是适者生 存、优胜劣汰;自由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这个逻辑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完全相反。这也是推 进共同富裕实现绕不开的挑战和难题。
在这两个前提下,我认为关键在于要以社会主义原则把控好中国现代化进程。
“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⑦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维方法上,不但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 发挥两者的最大能量;而且也必须直面两者的矛盾,把握好社会演进的方向,确保发展新阶段 不偏离正确方向,沿着社会主义进程不断发展进步,为质的飞跃进行量的积累。既要充分利用 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深入研究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中的运行方式和本质特征,有效消除和防范其本性必然滋生的弊端;保持定力、把握好度;积 极作为、顺势而为。
五、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明确其着眼点和着力点。着眼点是明确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着 力点是具体的行动纲领和政策措施。着眼点不明确,着力点的劲儿就用不到地方;着力点不准 确,着眼点也难以成为现实。着眼点和着力点的辩证统一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
关于着眼点,习近平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 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⑧党中央的建议稿则明确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⑨ 这就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着眼点: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积极有为,不断逼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着力点,党中央建议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 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些表述,构成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
以下,我想就结合这些表述进行政治经济学的学理解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主张。
首先就总体方针来说,必须保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定力,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护佑着改革开放 的正确方向,而且也是共同富裕的保护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每一个原则都直接关系着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用来指导共同富裕的实践,把四项基本原则体现、落到在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
其次,要以系统观念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所关联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领域,也包括统筹整体与局部、未来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战略与战术、原则与灵活 等。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必须坚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共同富裕的制 度根基,也是党的领导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大国重器、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共同富 裕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
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我们必须建立顺 应共同富裕趋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制,坚决遏制损害共同富裕的行为。强调经济发展 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三次分配的格局中,初次分配要 切实保证劳动报酬比重,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再分配要运用税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次分配通过慈善事业的补充手段,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发展的分配格局。 分配的原则也要适时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
公共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能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有效形式。因此,必须积极发 展公共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但公共事业是靠再分配来支撑的,只有国家国民收入的大蛋糕做大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才能 有可靠的财力保证,因此,只能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 济基础有着独特的巨大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的经济理 论,而不是只对经济增长感兴趣的生意经,对共同富裕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作用。如,对 消费的看法,就不仅是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的手段,而且是直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经 济行为,是经济发展根本的动力源。人民消费,既是手段,更是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 体主义的弘扬,可以形成红色文化对共同富裕的强大助力作用;同时,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 的荣辱观又会形成与共同富裕相悖现象的舆论谴责。
①《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1页。
⑧《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4页。
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55页。
本文章转载自《政治经济学研究》
原作者:文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