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做好“蛋糕”,然后切好分好“蛋糕”
共同富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由“共同”和“富裕”两个关键词组成。“富裕”的前提是发展,要求把“蛋糕”做大做好。“共同”体现公平,要求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体现的是增长和分配、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共同富裕只有在坚持发展中才能实现,离开了发展或脱离了富裕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就现实国情而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因此,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做好仍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厚植共同富裕基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促进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拉平收入差距,貌似实现了分配结果上的平等,但由于不能体现劳动贡献的差别,缺乏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会对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负向激励,导致有创新能力的人不再创新、辛勤劳动的人不再勤劳,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搞平均主义非但实现不了共同富裕,还会造成共同贫穷。在这方面,我们曾有过深刻的教训。
促进共同富裕不仅不能搞平均主义,还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和智慧来创造。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要鼓励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迈向幸福美好生活。要认识到公平不仅包括结果公平,也包括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既要关注结果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又要关注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为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增收致富创造条件,为人们通过奋斗改变命运提供通道。只有在激励勤劳和创新的同时保证公平,才能形成正确的公平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促进共同富裕要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表明,无论是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还是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抑或是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都要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推进。
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促进共同富裕,就要发挥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的作用,鼓励他们更多回报社会,而绝不是“劫富济贫”;就要通过慈善捐款等方式发挥第三次分配对于改善分配结构的补充作用,坚持自愿而非强制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逼捐”;就要更好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促进共同富裕,要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相促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又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还要完善第三次分配机制,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要素市场化配置,致力于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